中考备考诗词赏析(4):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

诗词阅读及答案

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

中考备考诗词赏析(4):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

一、原文: 

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

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

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

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,可怜白发生。

二、作者:

辛弃疾(公元1140~1207)南宋词人。字幼安,别号稼轩。历城(在今山东省济南市)人。辛弃疾是文 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,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。二者并称“苏辛”。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

三、译文:

醉中把灯挑亮,端详我心爱的宝剑,睡梦里仿佛听到军营里号角声不断响起。八百里营地部下官兵分食烧烤的牛肉,各种军乐奏出雄壮的战歌,深秋在战场大阅兵。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,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。完成收复中原的宏图大业,才能赢得生前身后为国为民的不朽美名。可惜壮志未酬白发以生,空怀一腔报国情。

四、背景:

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。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。布衣陈亮“为人才气超迈,喜谈兵,议论风生,下笔数千言立就。”辛、陈(陈同甫,名亮)两人才气相若,抱负相同,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,慷慨悲歌的词人。1188年,辛、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,一时传为词坛佳话。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。

五、主题:

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,抒发了杀敌报国、恢复祖国山河、建立功名的壮怀。并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。

六、理解句子:

1、醉里挑灯看剑”

是现实醉态的写照。辛弃疾遭贬闲居,胸中郁闷,唯有借酒消愁,不觉酩酊大醉。然而酒醉之后也不忘收复大业,于是,拨亮灯光,深情的注视曾经伴他驰骋杀场的宝剑.“挑灯”意为将油灯拨亮,用词十分精当,既点明“看剑”的时间是夜晚,又极其细致的勾勒出词人仔细端详宝剑的神态,从而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。

2、“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”

是写战前的充分准备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出兵开战之前,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,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。两个对仗极工、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,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,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。虽未开战,已表达出了胸有成竹、战无不胜的信心。

3、“沙场秋点兵”

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。仅仅五个字,就把雄壮威武的阵容描绘的栩栩如生。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,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,一队队冲锋陷阵的人马,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,所有这一切构成一幅庄严、肃杀的画面,显示了将士们无坚不摧的决心。

4、“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”:

将军率领铁骑,快马加鞭,神速奔赴前线,弓弦雷鸣,万箭齐发。描写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。虽没作更多的描写,但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:敌人纷纷落马;残兵败将,狼狈溃退;将军身先士卒 ,乘胜追杀,一霎时结束了战斗;凯歌交奏,欢天喜地,旌旗招展。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生动的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激烈,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、英勇无比的英雄形象。表达了必胜的决心。

5、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”

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,抒发英雄的理想.这两句的意思是生前要报效祖国、收复中原,死后要留下建功立业的美名。字里行间洋溢着忠君报国的理想,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极点。

6、“可怜白发生”

笔锋陡转,使词的感情突然从高亢跌落下来,转为低沉。词人的理想是收复中原,现实却是当权者偏安江南。词人只能一声悲愤的长叹,尽吐壮志难酬的感慨。此句和首句“醉里挑灯看剑”相照应,都是描写现实,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,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,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。

七、艺术手法:

抒情、描写、记叙、议论融为一体,语言生动夸张,想象丰富而现实。

【中考备考诗词赏析(4):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】相关文章
不够精彩?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
百百课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,来源链接: http://m.baibeike.com/yuwen_157505/
诗词阅读及答案推荐
热门诗词阅读及答案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