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:复习题2

文言文阅读及答案

(二)

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:复习题2

【甲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松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
(苏轼 《记承天寺夜游》)

【乙】而园之北,因城以为台者旧矣;稍葺①而新之,时相与登览,放意肆志焉。

……

台高而安,深而明,夏凉而冬温。雨雪之朝,风月之夕,予未尝不在,客未尝不从。撷②园疏③,取池鱼,酿秫酒④,瀹⑤脫粟⑥而食之。曰:乐哉游乐!

方是时,予弟子由适在济南,闻而赋之,且名其台曰:“超然”。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,盖游于物之外也。

(节选自苏轼 《超然台记》)

【注】①葺(qì):修整。 ②撷(xié):采摘。③疏:通“蔬”。④秫(shú)酒:用粘高粱酿的酒。 ⑤瀹(yuè):这里是煮的意思。⑥脫粟:糙米。

⒍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。(只画一处)(2分)

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

⒎ 下列句中的“之”与“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”中的“之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( )(2分)

A.雨雪之朝 B.瀹脫粟而食之

C.辍耕之垄上 D.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

⒏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。(3分)

⒐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(4分)

甲文:

乙文:

6. 因 城 以 为 台 者/ 旧 矣

评分意见:本题2分。

7.D

评分意见:本题共2分。

8.示例:月光照在院中,如水一般清明澄澈,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水草。

评分意见:本题共3分,重点实词、虚词解释正确得2分。语言通顺完整得1分。

9. 甲文:欣赏美景的愉悦、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。

乙文: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。

评分意见:本题共4分,甲、乙两文的感情理解表达准确各得2分。

2007年中考《记承天寺夜游》试题

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

阅读下面这篇文章,完成17—19题。8分

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
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,寻张怀明。怀明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。

17.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。3分

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 ( )

念无与为乐者 ( )

庭下如积水空明 ( )

18.翻译句子。3分

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。

译文:

19.“闲人”一词,沧桑凝重,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?(2分)

参考答案:

17.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解析: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,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。

18.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。解析:考查的是翻译句子,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,还要保证句子通顺、无语病。解析:苏轼的《记 承 天 寺 夜 游》是名家名作,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。

19.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解析:考查“闲人”一词,沧桑凝重,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?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,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“沧桑凝重”,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。

2007年浙江衢州

记承天寺夜游

宋•苏 轼
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 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,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松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
19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。(3分)

(1)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( )

(2)怀民亦未寝 ( )

(3)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( )

20、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3分)

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

译文:

21、“积水空明”、“藻、荇交横”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?(2分)

22、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,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?(3分)

参考答案:

19、①遂:于是,就 ②寝:睡觉 ③但: 只3分,每题1分)

20、月光照在庭院中,如水一般清明澄澈,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、荇。

(3分,意思符合即可)

21、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。(2分,意思符合即可)

22、贬谪的悲凉,人生的感慨,赏月的欣喜,漫步的悠闲等。(3分,意思符合即可给分)

【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:复习题2】相关文章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,方便收藏打印
不够精彩?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
百百课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,来源链接: http://m.baibeike.com/yuwen_288852/
上一篇: 你家纳米了吗
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推荐
热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