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叔叔于勒》教后记

更新时间:2024-03-29 12:36:41 教学分析

刚讲完《我的叔叔于勒》这一课,在下面听课的同事就跑过来对我说:“我看你怎么一点儿也不紧张?”我说怎么不紧张,跟学生说第一句时都不知说什么好了。只是一进入课文,心思都在听学生说,和学生对话上,就这样一节课就过去了,也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紧张。课后想想,如果有从容的话,可能来自两个方面:一是坚持民主、求实的教学态度,二是深刻、准确的把握教材。

《我的叔叔于勒》教后记

民主更能促进学生思考,更能体现学生为主体、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,也能更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。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,用学生的知识、认识水平去理解教材,才能发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,然后倾听学生的声音,触摸学生的感受,用尊重、宽容的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,用学生的语气跟他们对话、交流。教师只是用教师的高度适时地去点拨而已。教学的最终目的远不是一两个知识点的获得,而是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,收获方法,收获思想,这是教学求实的需要。任何凌驾于学生需要之上的,越俎代庖的提示、演练都违背教学的本来目的。这一点得到申青竹老师的肯定和指点。她告诉我老教材也要用新理念来教,教学要有自己的特点,教学中的亮点要让学生去点……

民主、求实的态度只是教学的前提,具体到一节课上,一定要深刻、准确地把握教材。作为一篇3000字的小说,要把对作品中人物、情节、环境、主题的理解,尤其是主题地深入探讨,加上学会学习小说的方法在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之内完成,注定要舍弃,注定要凝练,注定要储备更多的理解。这一点孙平老师把她独到的、精准的理解传递给了我,才使得上课时能放得开,还能收得拢,多些从容。

课上我虽然敢读、敢说,其实我很为我的普通话汗颜;尽管我最终选择了以探讨主题为主,可对小说三要素在这一课上的定位还是不够清晰;自己的语言也不够精练。这些还需要今后多学习,多磨练。

最后想说的是,一节课,无论多么独到的设计,多么精彩的开场白、过渡语,多么绚丽的课件,都要统一到学生的学上,都要教师自己认可,理解并把握。因为课是自己上,结果要学生能学会。

以上都是自己平时努力的方向,真正体现在平时每一节课上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。

【《我的叔叔于勒》教后记】相关文章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,方便收藏打印
不够精彩?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
百百课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,来源链接: http://m.baibeike.com/yuwen_44584/
教学分析推荐
热门教学分析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