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紫藤萝瀑布》案例反思

教学分析

【片断一:引导学生悟中学,学中悟】

《紫藤萝瀑布》案例反思

有学生提出:“作者说她的焦虑和悲痛是‘关于生死谜、手足情的’。‘生死迷、手足情’到底是怎样理解才算正确?”

师: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呢?(没有反应)

师:我们回答问题完全可以猜测一下。老师和你们先一起来猜一猜?(目光巡视,鼓励学生积极发言)

生1:可能是因为她的亲人遭到了不幸。

师:说得好。“亲人”是谁呢?

生2:兄弟。

师:你回答的很正确。你是怎么理解的呢?

生2:“手足”比喻兄弟。

师:对。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。“不幸”又是指什么?

生3:死了?

师:“焦虑”是着急忧虑的意思。“死了”还有什么可“焦虑”的?

生4:明白了。作者的弟弟得了重病。

师:重到什么程度?

生5:治不好。

师:你怎么知道?

生5:悲痛。能治好就不用悲痛。但是还活着,什么时候会死去像谜一样,看着亲人慢慢走向死亡,却又无可奈何,所以很焦虑。

师:你回答得不是很好吗?作者的弟弟得了癌症,死于1982年10月,这篇文章写于当年5月。弟弟病危,人们常常会悲痛欲绝,而作者在文中只用了六个字一带而过,毫不矫情;作者的性格如何?(齐答:坚强)这就是她的为文风格。

【片断二:创设情境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】

又有学生问道:“文中说‘爱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”。这话怎么理解呀?

师:莫名其妙是吧?作者说的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啊?

生:三十多年前事。

师:三十多年前是什么时候?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前后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代。

生:文化大革命。

师:你知道文化大革命吗?

生:听说一些,但不是很了解

师:这没关系,大家想一想,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知道得更详细些?(沉默,摇头)

师:你是怎么知道有“文化大革命”的?

生:听爷爷讲的,电视上看到的,书上也看到过。

师:(微笑着)大家想不想知道“文化大革命”是怎么一会回事吗?(学生脱口而出,当然想啰)好,关于“文化大革命”,我只能说,那是一个黑白颠倒,极度荒唐的年代。剩下的就要大家自己去发现啦。这是咱们的一次家庭作业,题目是《我所知道的文化大革命》。回家请教长辈,或者看书,或者上网查找,写一篇300字以上的文章。

【反思】

知识不是教师硬教出来的,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,学习中感悟,悟中学自主发现得到的;课改前,教师讲完课后留给学生的多数书面作业,枯燥、机械,学生也都是被动地去接受,而这个教学案例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,具有自主性、实践性、开放性和趣味性,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要,学生也乐于完成。同时,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、获取新知识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得以培养。“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”,我们就应这样做,学习一篇课文,就应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实践中来,做到课内外有机地结合,融合社会各知识,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,开阔他们的视野,增长他们的知识,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从而实现“生活处处有语文,生活处处学语文,生活处处用语文”的愿望,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高。

【《紫藤萝瀑布》案例反思】相关文章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,方便收藏打印
不够精彩?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
百百课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,来源链接: http://m.baibeike.com/yuwen_258227/
教学分析推荐
热门教学分析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