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

文言文阅读及答案

知 实

c

作者:王充

凡是论述事情,如果违背事实而又不引用实效加以验证,那么,即使是漂亮动听的道理,洋洋万言的长篇大论,大家也不会相信。说圣人不能象神那样地有先验的知识,在所谓先知的人中间,也不能有什么神异的独见,这并不只是凭空瞎说一气,也不是只凭才智来进行巧妙的揣测。圣人不能先知独见是有证据的,可以用来证明确实如此。

凡论事者,违实不引效验,则虽甘义繁说,众不见信。论圣人不能神而先知,先知之间,不能独见,非徒空说虚言,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。事有证验,以效实然。

怎么证明圣人不能先知独见呢?

何以明之?

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,问:“真的吗?公叔文子不说话,不笑,不要别人的财物,有这种事吗?”公明贾回答说:“把这话告诉您的人是弄错了。公叔文子在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,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;高兴的时候才笑,所以人们不讨厌他笑;合乎义理才取财物,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财物。”孔子说:“难道真是这样的吗?难道真是这样的吗?”世界上只有象伯夷那样廉洁的人才不要别人一点东西,但从未见不说不笑的人。孔子既不能随意地揣测,来判断是这样或不是这样,心里奇怪不能相信,又不能远远看到卫国,来考察实际情况。问过公明贾之后才知道真情。孔子不能先知,这是第一条证据。

孔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:“信乎?夫子不言,不笑,不取,有诸?”对曰:“以告者过也。夫子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;乐然后笑,人不厌其笑;义然后取,人不厌其取。”孔子曰:“岂其然乎?岂其然乎?”天下之人有如伯夷之廉,不取一芥于人,未有不言不笑者也。孔子既不能如心揣度,以决然否,心怪不信,又不能达视遥见,以审其实。问公孙贾乃知其情。孔子不能先知,一也。

陈子禽问子贡说:“夫子(孔子)每到一个诸侯国,必定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情况。是他自己打听来的呢?还是别人主动把政情告诉他的呢?”子贡说:“夫子是靠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和谦让得知那些国家的政情的。”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和谦让,是高尚的品德。用高尚的德行对待别人,别人就亲近他。别人亲近他,就会把政情告诉他了。既然如此,那么孔子是由于别人告诉他才了解政情的,并不是神明般地自己先知的。齐景公问子贡说:“夫子贤明吗?”子贡回答说:“夫子是圣人,岂止是贤明呢?”齐景公不知道孔子圣哲,子贡辨正了他的名称。陈子禽不知道孔子了解政情的方法,子贡论定了他的实际情况。子贡回答齐景公说:“夫子是圣人,岂止贤明呢?”那么他回答陈子禽也应当说:“夫子是神明般地自己先知的,不曾听别人说。”就子贡回答陈子禽的话来说,圣人不能先知,这是第二条证据。

陈子禽问子贡曰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。求之与?抑与之与?”子贡曰:“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”温良恭俭让,尊行也。有尊行于人,人亲附之。人亲附之,则人告语之矣。然则孔子闻政以人言,不神而自知之也。齐景公问子贡曰:“夫子贤乎?”子贡对曰:“夫子乃圣,岂徒贤哉?”景公不知孔子圣,子贡正其名。子禽亦不知孔子所以闻政,子贡定其实。对景公云:“夫子圣,岂徒贤哉?”则其对子禽亦当云:“神而自知之,不闻人言。”以子贡对于禽言之,圣人不能先知,二也。

颜渊烧火做饭,灰尘掉到了甑里。想不管它,又怕饭不干净;想要把它倒在地上,又怕糟蹋了饭。于是就把沾了灰的饭捡出来吃。孔子远远地看见了,以为颜渊偷饭吃。圣人不能知,这是第三条证据。

颜渊炊饭,尘落甑中。欲置之则不清,投地则弃饭。掇而食之。孔子望见,以为窃食。圣人不能先知,三也。

路上有个暴徒,拿着刀等着,准备行凶;山泽里有只猛虎,磨着牙在望着,想要吃人。知道或者看到的人就不敢再向前走了。如果不知道或者没看见而继续向前走,那么就会挨暴徒的刀子,遭遇老虎的牙齿。匡邑的百姓包围孔子,孔子如果确实能够先知的话,就该早早地改道而行,来避开这场灾祸。而孔子事先不知道,碰上了这伙人,所以遭了这场祸。就孔子被围这件事而言。圣人不能先知,这是第四条证据。

【c】相关文章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,方便收藏打印
不够精彩?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
百百课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,来源链接: http://m.baibeike.com/yuwen_330455/
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推荐
热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