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邮票齿孔的故事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

教学设计

教材简析:《邮票齿孔的故事》是人教版课改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课文,课文浅显易懂,讲了邮票齿孔是怎样发明的,让学生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,乐于发现,善于探究。课时安排两课时,本设计为第一课时。

《邮票齿孔的故事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

设计思路:用无齿邮票和有齿邮票的不同引出“齿孔是怎么发明的?”创设了问题情境,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,为学生自主学习,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一定的条件。课文的第二、三、四自然段,情节简单,语言平实,因而采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,通过实践操作探究齿孔给生活带来了方便,感悟原来发明就在身边,并不是件难事,并进行开放性的交流,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。最后让学生收集邮票,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。

教学目标:

1、会认13个字,会写12个字。
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。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,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,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。

3、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,乐于发现,善于探究。

重点难点:

1、重点:认字、写字、朗读课文。

2、难点:养成留心观察,乐于发现,善于探究的好习惯。

教学模式:自主设计、交流反馈、活动激发、查阅资料和运用信息技术。

教学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生字卡片、邮票的图片

课时安排:两课时

教学流程:

第一课时(略)

第二课时

一、创设情境,揭示课题

1、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“黑旋风”邮票的图片问:这是什么?它有什么特点?(板书:邮票。)

2、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:两张有什么区别?一张有齿孔,另一张没有。(板书:齿孔)

3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:邮票齿孔的故事。

4、齐读课题。(读课题时,哪个词语应该重读?为什么?)

(通过两种邮票的观察比较,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,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。讨论课题的读法,使学生明白文章的重点,读书有目的性。)

二、自读课文,整体感悟。

1、自由读课文,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,句子读通顺。

2、检查课文读音。(叫几个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,其余纠错,评价。)

3、想想:邮票的齿孔是怎样发明的?

4、学生讨论交流反馈。

5、教师总结。(以练习形式出现)

三、朗读感悟课文。

1、学习第一段(略讲)

A、自读。(要求读通顺。)

B、想一想: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?(抓住“正式”让学生明白邮票最先是在英国发行。)

C、齐读。

2、学习第二、三、四段。(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,读后讨论。)

A、1848年的一天,在英国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发生了一件什么事?

B、以“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。”为突破口。

问:那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举动,以至于阿切尔被他吸引住?理解“吸引”一词,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。齐读此句话。

C、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?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?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。

(让学生用铅笔尖,刺一刺白纸,然后撕一撕,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。)

D、“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。”中“立即”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?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?

E、“直到现在,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。”从“仍然”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?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。

四、明理导行

1、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,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?(如:卫生纸之间的空隙,一些食品的包装袋,药品的包装袋等等。)

2、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,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,你喜欢谁呢?为什么?

(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,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,说话彬彬有礼;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,因为他能细心观察,用心思考,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,发明了邮票打孔机,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。随着学生的思路,相机引导。牛顿到爱迪生,从伊琳娜到阿切尔,无一不告诉我们:发明并不神秘,并不遥不可及。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,留意身边的事,多动脑筋思考研究,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。)

五、实践活动。

1、读课后“我知道”的内容,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。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,去收集一些邮票。

2、作业布置:找一找、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,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,比如《瓦特发明的蒸汽机》、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》。

【《邮票齿孔的故事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】相关文章
不够精彩?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
百百课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,来源链接: http://m.baibeike.com/yuwen_363397/
教学设计推荐
热门教学设计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