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文阅读备考精讲:《武昌九曲亭记》(苏辙)译文

文言文阅读及答案

阅读下文,完成22—26题。(13分)

古文阅读备考精讲:《武昌九曲亭记》(苏辙)译文

武昌九曲亭记

苏辙

①子瞻迁于齐安,庐于江上。齐安无名山,而江之南武昌诸山,陂陁蔓延,涧谷深密,中有浮图精舍,西曰西山,东曰寒溪。依山临壑,隐蔽松枥,萧然绝俗,车马之迹不至。每风止日出,江水伏息,子瞻杖策载酒,乘渔舟,乱流而南。山中有二三子,好客而喜游。闻子瞻至,幅巾迎笑,相携徜徉而上。穷山之深,力极而息,扫叶席草,酌酒相劳。意适忘反,往往留宿于山上。以此居齐安三年,不知其久也。

②然将适西山,行于松柏之间,羊肠九曲,而获小平。游者至此必息,倚怪石,荫茂木,俯视大江,仰瞻陵阜,旁瞩溪谷,风云变化,林麓向背,皆效于左右。有废亭焉,其遗址甚狭,不足以席众客。其旁古木数十,其大皆百围千尺,不可加以斤斧。子瞻每至其下,辄睥睨终日。一旦大风雷雨,拔去其一,斥其所据,亭得以广。子瞻与客入山视之,笑曰:“兹欲以成吾亭邪?”遂相与营之。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。子瞻于是最乐。

③昔余少年,从子瞻游。有山可登,有水可浮,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。有不得至,为之怅然移日。至其翩然独往,逍遥泉石之上,撷林卉,拾涧实,酌水而饮之,见者以为仙也。盖天下之乐无穷,而以适意为悦。方其得意,万物无以易之。及其既厌,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。譬之饮食,杂陈于前,要之一饱,而同委于臭腐。夫孰知得失之所在?惟其无愧于中,无责于外,而姑寓焉。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。

22.苏轼因“迁”来此,却“居齐安三年,不知其久”,为什么? (2分)

23.对③第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 )。(2分)

A.及至满足之后,没有人不慨叹自己此前的痴迷可笑。

B.及至厌倦之后,人又总是要慨叹自己此前的痴迷可笑。

C.及至满足厌倦之后,没有人不慨叹自己此前的痴迷可笑。

D.及至满足厌倦之后,人又总是要慨叹自己此前的痴迷可笑。

24.简析第①段、第②段景物描写的不同。(4分)

25.第③段展示了苏东坡怎样的形象?(2分)

26.选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,请作具体阐述。(3分)

【参考答案】

22.(4分)要点:①着眼点——第②段,汉王身处逆境,表现萧何谋略;第③段,汉王已取天下,突出萧何功绩。(2分)②写法——第②段正面表现;第③段侧面烘托。(2分)

24.(2分)不以个人升迁得失为重;与好友相伴,纵情于山水之间,乐而忘返。

23.(2分)C

25.(4分)第①段是全景、远景;大笔勾勒,展示江南自然、人文景观。(2分)第②段是局部、近景;具体而微,描绘亭址周边环境。(2分)

25.(2分)苏东坡游山水,得之则喜,失之则忧;(1分)置身于秀山丽水之中,翩然若仙子。(1分)

26.(3分)选文将叙事、描写、议论等表达方式融为一炉:(1分)叙游乐、建亭之事,描武昌诸山胜景,抒纵情山水之乐;(1分)景中有事、事中见人,景、事、人浑然一体,相得益彰,从而凸现了建亭之人——苏东坡的情怀。(1分)

【古文阅读备考精讲:《武昌九曲亭记》(苏辙)译文】相关文章
不够精彩?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
百百课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,来源链接: http://m.baibeike.com/yuwen_70621/
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推荐
热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推荐